台灣日本旅行團代購論壇

標題: 一个台湾老兵的遗愿:葬我于故乡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0-8-28 12:48
標題: 一个台湾老兵的遗愿:葬我于故乡
1991年5月高秉涵初次返乡省亲时,与故乡尊长扳谈。

高秉涵近照。

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里;故里不成见兮,永不克不及忘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;大陆不成见兮,只有痛哭。天苍苍,野茫茫,山之上,国有殇。——于右任《望大陆》

高秉涵消瘦的手臂中抱着一个泛着青白色光的骨灰坛。他站在村落的西头,细心地回想骨灰主人生前的心愿。

临终前,阿谁在台湾孤伶伶泰半辈子的老兵叮嘱高秉涵,必定要将本身的骨灰送回老家山东菏泽定陶县,撒在“村西头一华里处的一棵槐树下”。

“那块地就是我的。”老兵自豪地说。

但是当高秉涵从台湾来到这个小小的村落时,却发明底子找不到让老兵念道了一生的老槐树。时候带走了老兵的生命,也带走了槐树。终极,他只得在一群围观者猜疑的眼神中,打开骨灰坛,将白色的骨灰撒向一片玉米地,“老哥,你落叶归根了,安眠吧。”

44千克的白叟和57坛骨灰

在台湾糊口长达61年的菏泽人高秉涵清晰地晓得,对那些泰半生住在海岛上的“外省人”来讲,这条通往故乡的路象征着甚么。

“没有不想家的。”这几近是侯爱芝所能讲出的最长的句子。这位80多岁的菏泽白叟住在台北,离家已有60多年了。从她脸上深深的皱纹和褐色的老年斑中,难以看出那段留在故里的芳华。

她偏瘫了,半边身体不克不及转动,说话能力也损失了泰半。她只能整天坐在一把木椅上。“想家。”白叟有时会尽力地挤出这两个字,眼里排泄混浊的泪水。

另外一位菏泽同亲是一个83岁的老兵。他得了老年痴呆症,没法出远门,但两岸通航后,却老是念道着要回老家看看。儿子用轮椅推着他来到机场,当瞥见行将出发的老乡们时,他像个孩子同样愉快地叫起来:“回家了,我要回家了。”儿子推着他在机场转了几圈,又把他抱上了返回台北的汽车。白叟一向幸福地望着窗外,他真的觉得本身就要踏上归程。

高秉涵说,对付这些在台湾糊口了泰半辈子的白叟,回家,就是天大的事。正由于如斯,他想尽一切法子帮忙同亲们完成回家的空想。而很多菏泽同亲,也放心地将本身人生最后的但愿交到他的手上。

他乃至成为一些同亲户籍卡上的告急联结人。有好几回,他被告急叫到病院,垂危的同亲只有一个哀求,让他把本身的骨灰送回菏泽老家。“我说好,你安心。他们就吧嗒吧嗒地落泪,然后就走了。”高秉涵低声回想道。

归天的老乡愈来愈多,高秉涵背负的嘱托也愈来愈重。自从1992年他带着第一坛同亲的骨灰回到山东,至今,已有57坛。

对这个身高175厘米、体重却只有44千克的白叟来讲,这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变。这些骨灰坛由青白色大理石制成,每个都重达10千克。为了避免出过失,高秉涵一次至多只能往回带4坛。每次邻近返乡,他都要跑到花莲、宜兰等地的甲士义冢,将期待回籍的骨灰坛接走。

一年炎天,他从台北赶去花莲的甲士义冢打点骨灰迁徙手续。没猜想,台风来得忽然,滂湃大雨从天而降,下山的桥被洪水拦腰冲断,他抱着冰凉的骨灰坛躲在空无一人的坟场。雨下得大了,“满身就像泡在水里”。他发明四周为死去的“有钱甲士”构筑的凉亭,便捧着骨灰坛在亭子里蹲了一整夜,直到次日才被直升机救出。

家人其实不赞成白叟的举措,“没有谁愿意家里摆着好几坛外人的骨灰”。为此,他不能不将骨灰摆进地下室,而本身就睡在一旁,借此抚慰后代,“有我陪着这些老哥,他们的幽灵就算回来,也不会去找你们的”。

把骨灰从台北带回山东是个极为艰巨的进程。这些被密封起来的骨灰坛,经常被误认有“藏毒的嫌疑”,高秉涵必需经由过程繁琐繁杂的安检步伐。而且,由于惧怕骨灰坛摔碎,他历来不敢托运。即使带上飞机,他也只能谨慎地抱着,恐怕空乘职员和四周的搭客发明。

他曾由于要赐顾帮衬同业的此外一名白叟,在海关遗失了一坛骨灰,也曾由于没拿稳,把骨灰坛摔碎。可是终极,他仍是把这些骨灰送回了那些逝者们生老狗流質食物,前没法回到的故里。

只要另有一小我要回家,我就陪着他们

在台湾,200多个从菏泽一起历凍乾,经烽火和腰椎伸展器,避祸来到这里的人组成为了“菏泽旅台同亲会”。高秉涵由于来台时春秋最小,在同亲会里也最年青,被推举为会长。

对他来讲,会里的每个同亲都是他的父兄、母姐。他对峙每一年清明或中秋陪着想要回家的同亲一道返乡,“我承诺过他们,只要另有一小我要回家,我就陪着他们一块儿回来。”

说这话的时辰,高秉涵彷佛已彻底健忘,本身也是一名75岁的白叟了。

实在,菏泽只是他糊口了13年的处所,现在他在那边已没有“五服之内的亲人”。但由于这些同在他乡的乡亲,菏泽不但象征着故里,也象征着他身上背负的、关于回家的商定。

高秉涵成为了菏泽同亲的中间人物。这些一生都未忘乡音的菏泽人频仍地集会,只不外,他们的话题寥寥可数:故乡的模样,避祸的履历。他们一遍又一各处反复着本身的故事,以致于厥后高秉涵的太太都不肯意加入如许的集会,由于“每次都听一样的事变”。

即使在家里,高秉涵也老是在饭桌上欢欣鼓舞地讲起小时辰在乡下犁地,和父亲凌晨跑到“黑豆棵”a騙,里捉鹌鹑,讲起老家的风尚“压床”。固然,另有很多避祸路上的故事。

如下就是那被上百次频频讲述的故事之一。

厦门海岸上的一个秋夜,中秋节方才曩昔,“月光很亮”。高秉涵和海滩上不计其数人同样,焦心地期待着前来带他们到海峡另外一边的船。天还没亮,两艘登岸艇寂静地泊岸,避祸的人们“像流水同样疯跑”,想要捉住最后一根离岸的稻草。

这个那时只有14岁的男孩,只能随着人流向前挤,一起头是在地上跑,但很快就酿成了“在被踩死的尸身上跑”。死后的兵士乃至用枪托打在他身上,想要踩着他登船。

天已大亮,当他在最后一刻挤上船时,一颗炮弹落在船上,硝烟和血雾满盈在一块儿。那些未能登船的兵士失望地哭喊着,有的拿起枪向船上扫射。舱门封闭,将正在那边的灾黎拦腰夹断。船上幸存者所能做的,只是将尸身和残肢不竭地扔进海中。

当登岸艇拜别时,海水酿成了猩赤色。高秉涵站在船舱盖子上,那边处处是人,乃至连蹲下的空间也没有,氛围中飘零着“炸药和血的味道”。

他漂落到了大海的另外一边,再也见不到本身的母亲。可是,那时的他乃至不晓得那样一个布满死别象征的凌晨,到底是哪一日。数十年后,他在藏书楼翻查史料,才发明本身乘坐的是那一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。日期:1949年10月16日。仅仅就在半个月以前,在遥远的北京,一个新的共和国建立了。




歡迎光臨 台灣日本旅行團代購論壇 (https://hungs104.com.tw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