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查显示:台灣民众热衷購買保健食品 月花逾千元
中國台灣網10月28日動静 据台灣“中心社”报导,按照一項查询拜访显示,台灣公众一有小病就會到病院拿藥,由于专業醫師开的藥比力平安有用、看健保很省錢。并且台灣公众對付采辦保健食物很风雅,每个月要花1000多元(新台币,下同)。台灣藥品营销暨辦理协會今天颁布“台灣公众自我藥療及康健辦理查询拜访”,成果2/3受访者在身體感受到小病痛時燒燙傷藥膏,,就會去看大夫;汽車抗菌劑,来由依序是:大夫较专業、大夫开的藥较平安、大夫开的藥比力有用、有健保以是花的錢少等。
查询拜访显示,在利用健保IC卡就诊的环境下,台灣公众均匀每个月因小错误就诊自掏腰包的用度為275.3 元;比拟之下,每一个月吃保健食物、中藥补品、摄生食材乃至自费登记看康健門诊的费錢,均匀是1030.7元。
台政府“健保局”数据显示,台灣公众健保就诊次数逐年增长,客岁每人均匀约15次,均匀每人要用掉近2.2万元的健保資本。今天這項查询拜访显示,台灣公众爱拿健保卡看病,也爱摄生保健,均匀85%會采辦保健食物或中藥。
台灣藥品营销暨辦理协會會员代表叶曼青指出,近7成的人認為大夫开的藥品比成藥有用又平安,仅2成認為成藥有政府批准才可以安心買来吃,這显示公众對大夫比力信念,一有小伤风、咳嗽、扭伤、头痛、皮膚過敏等小病痛,宁肯上病院,“归正健保不消錢”。
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张娴静認為,公众到藥房時,上門買藥的多,咨询用藥的比例却寥寥可数,這是由于醫隱形矯正,藥分業成效不彰,對藥師的脚色定位很模胡,公众只把藥師当做“發藥人”,而不是使人安心的藥物平安療效守門人。(中國台灣網孙金诚)
頁:
[1]